客户经验分享SHARING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客户经验分享

客户经验分享

羊猝死症的预防和******

发布时间:2019-01-10

羊猝死症的可能有如下:

羊肠多毒血症诊断与防制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成羊多发,羔羊少发。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等特点,整个病程约1小时,快的0.5小时,来不及抢救。发病的羊羔膘情较好,发病突然,精神沉郁,离群呆立,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急促,起卧频繁,腹部膨大,排粘液性黑色混血稀粪。严重的卧地不起,四肢剧烈划动,磨牙呻吟,眼球突出,瞳孔散大,死前口吐白沫。

二、剖检变化

结膜发绀,腹部膨大,胃肠道充满气体和液体内容物,整个肠道粘膜充血,特别是小肠充血、出血,粘膜脱落,肠系膜血管怒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胃粘膜有出血点,脾淤血,肿大,质地疏松易碎,肝肿大,肝质变脆弱,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肾变软,皮质髓质如软泥,呈棕色,气管粘膜出血,肺大面积淤血水肿,心包积液,心肌松软,心内膜有出血斑。

三、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取肝、肾、脾、肠粘膜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单个或2~4个相连或呈短链状。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病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初步确诊为羔羊肠毒血症。

四、防制措施

对整个羊舍及周围用尘石灰或强力******剂进行******。

******:混感先锋(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牛羊肠炎灵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1+1+1混合后按0.4~0.6mL/kg剂量肌注。每天1次,连用5~7天。对所有羊只注射羊四防苗。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山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存在于健康羊呼吸道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因某些原因使羊抵抗力减弱时大量繁殖引起的羊呼吸道粘膜和内脏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营养不良等都能引起本病。主要是羔羊易发。病的传染主要通过消化道。

一、临床症状

急性的病羊无特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现为衰弱、咳嗽、体温升高41℃以上,呼吸困难;眼鼻流粘性液体,后期变为脓性;消化紊乱,排泄物为绿色,渐呈深色,恶臭。

二、剖检病变

急性的粘膜、浆膜及内脏出血,脾稍肿大,淋巴结急性肿胀;急性的身体前部皮下结缔组织有时呈出血及胶样浸润。头部及呼吸道和胃肠粘膜发生******,淋巴结肿大,切面呈湿润的红色。浆膜及肾淋巴结常有小出血点。有时肺有深棕红色肺炎区。

三、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更准确的采用实验室检验,采肺、肝、脾及胸腔液用碱性美兰染色,涂片可见两极浓染中间着色较浅的卵圆形小杆菌。

四、防治

1、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定期用2%~4%火碱进行******。

2、注意环境的改变,如气温突变、运输、饲料改变等要采用药物预防。

3、预防可用混感先锋(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牛羊肠炎灵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1+1+1混合后按0.4~0.6mL/kg剂量肌注。每天1次,连用5~7天。

羊链球菌病

羊链球菌病俗称嗓喉病,是由链球菌属C群兽疫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咽喉部及下颌淋巴结肿胀、大叶性肺炎、呼吸异常困难、胆囊肿大为特征。潜伏期一般3~10天。

1 临床症状

1.1 急性型

病羊体温升高到41℃,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呆立、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口流涎水,鼻孔流浆液性、脓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有时可见眼睑、嘴唇、面颊及乳房部位肿胀;咽喉肿胀,咽背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粪便松软,常带有粘液或血液,衰竭倒地,病死前常有磨牙、呻吟及抽搐现象。病程1~3天。

1.2 亚急性型

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嗜卧、不愿走动,走时步态不稳,咳嗽,鼻流粘性透明鼻液,病程1~2周。

1.3 慢性型

一般轻微发热,病羊食欲不振、消瘦、腹围缩小、步态不稳、僵硬。有的病羊咳嗽、有的出现关节炎。病程1个月左右。

2 剖检变化

2.1 主要以败血性变化为主,尸僵不显著。各脏器广泛出血,尤以膜性组织(大网膜、肠系膜、胸膜、心内膜、心外膜、腹膜等)为明显。

2.2 因和扁桃体发炎、水肿、出血、坏死,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咽喉部粘膜高度水肿是本病典型特征之一。

2.3 上呼吸道卡他性炎,有大量粘液,肺水肿、气肿。肺实质出血、肝变,呈大叶性肺炎。有时肺脏尖叶有坏死灶,肺脏常与胸壁粘连。

2.4 胆囊肿大,肾脏质地变脆、变软、肿胀、梗死,被膜不易剥离。各脏器浆膜面常覆有粘稠、丝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3 实验室检查

采集心血、脏器组织涂片镜检。也可将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病料组织做成悬液给家兔腹腔注射,则家兔于1天内死亡,取材染色检查,可发现病原典型特征,同时可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羊群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病羊

4.1 早期可用磺胺六甲氧嘧啶,按0.2mL/kg剂量,加倍,每天1次,连用3天。

4.2 给病羊饮口服补液盐加量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粉和维生素C粉。

4.3 重症羊可先肌注尼可刹米,以缓解呼吸困难,再用混感先锋(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牛羊肠炎灵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1+1+1混合后按0.4~0.6mL/kg剂量肌注。每天1次,连用5~7天。同时用混感快克稀释锐治头孢,加地塞米松2~5mg,0.5%盐水250~500mL,混合一次缓慢静注,牛羊给力注射液肌注。每天2次,连用2d,症状减轻后改为每天1次连用2天。

4.4 局部:先将下颌、关节及脐部等处局部脓肿切开,脓汁。然后清洗******,涂*********软膏。

5 预防

5.1 加强饲养管理,抓膘、保膘,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勿从疫区购进羊和羊肉、皮毛产品。疫区要搞好隔离******工作。羊群在时间内勿进发过病的"老圈"。

5.2 患病或死亡的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应严格禁止擅自宰杀和自行处理病羊,须在兽医监督下,送指定屠宰场,按有关法规处理。

5.3 每年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注射3mL。3月龄以下羔羊,2~3周后重复1次。于14~21d产生*********,免疫期可维持半年以上。

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发病突然,病程短促、真胃黏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本病病原为两端钝圆的腐败梭菌杆菌。培养物和病理材料中的菌体多单在,偶呈短链,在肝脏浆膜上可形成阶段不明显的微弯曲的长丝状,或阶段明显的链条状。幼龄培养物菌体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在机体内外可形成芽胞,但在体内较差。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或近端,常较菌体为宽。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但在陈旧的培养物可能为阴性。

1 发病情况及病症表现:突然发病,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表现虚弱和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症状(弓腰背、嚎叫);排粪困难,里急后重,排黑色软粪或稀粪,混杂有黏液或脱落的黏膜,间或带有血丝。体温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升高至41.5℃。病羊极度衰竭、昏迷,口流带血泡沫,通常经数分钟到几小时死亡。

2 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可见黏膜充血呈暗紫色。真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明显的充血、出血,黏膜下组织水肿甚至形成溃疡,具有的诊断意义。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肿质脆,呈煮熟状;胆囊胀大,充满胆汁。

3 诊断

本病生前诊断很困难,死后剖检真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具有诊断意义。

3.1 涂片镜检 以肝表面制作触片,用瑞士染色镜检时,除见有单在或短链的粗大杆菌外,还可见无关节的长丝状菌。其他脏器涂片有时也可发现。

3.2 分离培养 从疑似病羊尸体采取病料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和肝片肉汤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鉴定腐败梭菌。在葡萄糖鲜血琼脂上形成微隆起的、边缘厚薄不均的淡灰色菌落,菌落周围有微弱的溶血区。在肝片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h后,肉汤均匀混浊,并产生气体。有脂肪腐败的气味。

3.3 生化试验 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不发酵甘露醇。液化明胶,吲哚阴性。

3.4 动物试验 取患病动物的新鲜血液1ml,肌肉注射于小白鼠,24h后死亡。迅速采取死亡小白鼠的肝脏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4 确诊

通过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动物试验确诊为本病。

5 防制

由于发病急,病程短,率低。所以,本病重在以预防为主。

5.1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避免采食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不要到潮湿、低洼及沼泽地带放牧。

5.2 每年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疸—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疸—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

5.3 发生本病后隔离病羊,对病程较长的病羊用青霉素、磺胺嘧啶等药物进行。对未发病的羊只,应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加强饲养管理,同时用菌苗进行紧急接种。

羊猝击

羊猝击是由C型魏氏梭茵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临床上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一、病原

魏氏梭菌又称为“产气荚膜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胞位于菌体。本菌可产生α、β、ε、ι等多种外毒素,依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 5个毒素型。羊猝击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

二、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常流行于低洼、潮湿地区和冬春季节,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呈地方性流行。

三、临床症状

C型魏氏梭菌随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进入羊只消化道,在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繁殖,主要产生β毒素,引起羊只发病。病程短促,多未及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或痉挛,于数小时内死亡。

四、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个别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体腔多有积液,暴露于空气易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小点出血。死后8小时,骨髂肌肌间积聚有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这种变化与黑腿病的病变十分相似。

五、实验诊断

采集体腔渗出液、脾舷等病料进行******学检查;取小肠内容物进行毒素检验以确定菌型。

六、类症鉴别

本病应与羊快疫类、炭疽、巴氏杆菌病等类似相鉴别。主要通过病原学的检查和毒素检验进行区别。

七、防治措施

1 常发病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羊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内注射5毫升,注苗后2周产生*********,保护期达半年。

2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严寒袭击。有霜期早晨出牧不要过早,避免采食霜冻饲草。

3 发病时及肘隔离病羊,并将羊群转移至高燥牧地或草场,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

羊黑疫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山羊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的特征是肝裨的坏死病灶。本病的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春夏,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地区。

二、临床上与快疫,肠毒血症等极其类似,无食欲,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少数病程可达1-2天,但没有超过3天的。

三、病理变化

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观之呈黑色(黑疫之名由此而来),胸部皮下水肿,浆膜腔有积液并在空气中易凝固,腹腔液稍带红色。肝脏充血肿胀,有一个或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界限清晰,可达2-3cm,切面呈半圆形。

防治

上述羊黑疫、羊猝击、羊快疫、羊链球菌、羊巴氏杆菌病、羊肠多毒血症的******:

******1:精特-30注射液,绿色镇痛解热宁,计量按药品说明书。

******2:混感先锋(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牛羊肠炎灵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和安乃近注射液,1+1+1混合后按0.4~0.6mL/kg剂量肌注。每天1次,连用5~7天。

******2:混感快克稀释锐治头孢,加地塞米松2~5mg,0.5%盐水250~500mL,混合一次缓慢静注,另行单独注射绿色镇痛解热宁和牛羊给力注射液肌注。每天2次,连用2d,症状减轻后改为每天1次连用2天。

******3:用羊病五联治注射液稀释青霉素40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肌肉注射,另行单独注射绿色镇痛解热宁,1-2次/日,联用3-5日。

发病的羊只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50-80ml/次,连用1-2次。

未发病的羊,注射羊厌气菌五联苗皮下注射5ml。